Rigol DG4000系列信号发生器的校准与误差修正方法
一、引言
Rigol DG4000系列信号发生器是一款高性能的双通道任意波形发生器,支持输出正弦波、方波、锯齿波、脉冲波等多种波形,频率范围覆盖1 μHz至200 MHz,具备高精度、低失真和宽动态范围等特点。为确保其在科研、测试和开发中的精度与可靠性,定期校准和误差修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校准可修正因温度漂移、器件老化等因素导致的输出误差,提升信号源的整体性能。
二、校准前的准备工作
1. 环境要求
温度:建议在23±2°C的恒温环境中进行校准,避免温度波动超过±1°C。
湿度:相对湿度控制在30%~70%范围内,防止电路受潮或静电积累。
电磁环境:远离强电磁干扰源(如大功率电机、高频设备等),使用屏蔽良好的实验室环境。
2. 设备与材料
标准仪器:高精度频率计数器(如Rigol FC8000)、示波器(带宽≥500 MHz,如Rigol DS5000)、数字万用表(如Fluke 8846A)。
校准源:已知精度的参考信号源(如Rigol DG1000Z)。
连接线材:低损耗同轴电缆(如SMA接头,长度≤1米)。
3. 安全措施
确保信号发生器及所有设备接地良好,防止静电损坏。
避免在设备通电状态下插拔连接线。
佩戴防静电手套,接触内部电路时需先释放静电。
三、校准步骤
1. 基本设置与自检
启动信号发生器,预热至少30分钟。
进入“系统设置”菜单,选择“自检”功能,确认设备状态正常(无报错信息)。
设置输出参数:关闭所有调制功能(如AM、FM、PM),选择标准波形(正弦波)。
2. 频率校准
步骤1: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0 MHz(典型值),使用高精度频率计数器测量实际输出频率。
步骤2:若测量值偏差超过±1 ppm(如实际输出为10.000002 MHz),进入“频率校准”菜单,调整“频率修正系数”至偏差归零。
步骤3:重复步骤1~2,覆盖全频率范围(1 μHz至200 MHz),重点校准常用频段(如10 kHz、1 MHz、10 MHz、100 MHz)。
3. 幅度校准
步骤1:设置输出幅度为1 Vpp(峰峰值),使用示波器测量实际幅度。
步骤2:若偏差超过±1%(如实际为0.99 Vpp),通过“幅度校准”菜单调整“增益修正值”。
步骤3:重复步骤1~2,覆盖不同幅度范围(如10 mVpp、100 mVpp、10 Vpp、20 Vpp)。
注意事项:高幅度校准时需使用示波器的高阻抗输入模式(≥1 MΩ),避免负载效应。
4. 波形失真校准
步骤1:输出1 kHz正弦波,使用示波器的“波形失真度测量”功能(如DS5000的“THD”模式)。
步骤2:若THD超过技术指标(如典型值为-60 dBc),调整信号发生器的“波形优化”参数(如滤波带宽、波形平滑系数)。
步骤3:必要时使用外部失真校准工具(如Rigol DG-CAL套件)进行高级修正。
四、误差修正方法
1. 频率误差修正
温度漂移补偿:若设备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使用,可通过“温度补偿系数”功能(在“高级校准”菜单中)输入实际温度,系统自动修正频率偏移。
晶体老化修正:长期使用后,内部晶体振荡器可能老化,需定期(每年)使用外部参考源重新校准基准频率。
2. 幅度误差修正
非线性修正:对于大动态范围输出(如0.1 Vpp至20 Vpp)的幅度偏差,可通过分段校准(每10 dB为一档)建立修正曲线,由软件自动补偿。
负载效应修正:若输出阻抗与负载不匹配导致幅度下降,调整“输出阻抗匹配”参数(如50 Ω或高阻模式)。
3. 波形失真修正
滤波器优化:通过调整内部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(如设置为输出频率的10倍),抑制高频噪声。
波形预失真处理:针对特定负载(如容性负载)导致的波形畸变,启用“预失真补偿”功能,反向修正输出波形。
五、校准与修正后的验证
1. 验证测试
频率精度验证:输出多个典型频率(如1 kHz、10 MHz、100 MHz),使用频率计数器验证偏差是否在±0.5 ppm以内。
幅度精度验证:从10 mVpp到20 Vpp输出,示波器测量误差不超过±0.5%。
失真度验证:在1 kHz至100 kHz范围内,THD应优于-60 dBc。
2. 数据记录与分析
使用Excel或专用校准软件记录每次校准前后的数据,计算修正前后的误差变化。
生成校准报告,包含环境参数、设备编号、校准日期、修正系数等信息。
通过严格的校准与误差修正,可显著提高Rigol DG4000系列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精度,确保其在高精度测试场景中的可靠性。建议根据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,每6~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校准,并定期验证关键指标。对于极端环境或关键应用,可增加校准频率并采用外部标准源进行比对校准。